使用Docker部署Redis并配置持久化与密码保护的详细步骤
目录
- 1. 准备工作
- 1.1 安装 Docker
- 2. 创建 Redis 目录和配置文件
- 2.1 创建目录
- 2.2 编辑配置文件
- 2.3 save 指令详解
- 3. 使用 Docker 运行 Redis
- 3.1 拉取 Redis 镜像
- 3.2 启动 Redis 容器
- 4. 验证 Redis 部署
- 4.1 检查容器状态
- 4.2 连接 Redis
- 4.3 验证数据持久化
- 5. 使用 Docker Compose(可选)
- 6. 目录结构
- 7. 总结
1. 准备工作
1.1 安装 Docker
确保已安装 Docker。如果未安装,请参考以下命令:
Ubuntu/Debian:
sudo apt-get update sudo apt-get install docker.io
CentOS/Fedora:
sudo yum install docker
macOS/Windows:
下载并安装 Docker Desktop。
安装完成后,启动 Docker 服务:
sudo systemctl start docker sudo systemctl enable docker
2. 创建 Redis 目录和配置文件
2.1 创建目录
在
/home/middleware/redis
下创建 data
目录用于存放 Redis 数据,并创建 redis.conf
配置文件:mkdir -p /home/middleware/redis/data touch /home/middleware/redis/redis.conf
2.2 编辑配置文件
编辑
redis.conf
文件,添加以下内容:bind 0.0.0.0 port 6379 dir /data dbfilename dump.rdb # 设置 Redis 密码 requirepass yourpassword # RDB 持久化配置 # 900 秒(15 分钟)内至少有 1 个键被修改时触发保存 save 900 1 # 300 秒(5 分钟)内至少有 10 个键被修改时触发保存 save 300 10 # 60 秒(1 分钟)内至少有 10000 个键被修改时触发保存 save 60 10000
bind 0.0.0.0
:允许所有 IP 连接。port 6379
:Redis 服务端口。dir /data
:数据存储目录。dbfilename dump.rdb
:数据文件名。requirepass yourpassword
:设置 Redis 密码(将yourpassword
替换为你的密码)。save
:配置 RDB 持久化规则(详见下文解释)。
2.3 save 指令详解
save
指令用于配置 Redis 的 RDB 持久化策略。它的语法如下:save <seconds> <changes>
<seconds>
:时间间隔(秒)。<changes>
:在指定时间间隔内,如果数据发生了至少<changes>
次修改,则触发保存。
示例解释
在配置文件中:
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
save 900 1
- 如果 900 秒(15 分钟) 内,至少有 1 个键 被修改,则触发保存。
save 300 10
- 如果 300 秒(5 分钟) 内,至少有 10 个键 被修改,则触发保存。
save 60 10000
- 如果 60 秒(1 分钟) 内,至少有 10000 个键 被修改,则触发保存。
为什么需要多个
save
规则?多个
save
规则可以平衡 数据安全性 和 性能:- 频繁保存(如
save 60 10000
):确保数据丢失的风险最小化,但可能会影响性能,因为频繁的磁盘写入会增加 I/O 负载。 - 较少保存(如
save 900 1
):减少磁盘 I/O,但可能会增加数据丢失的风险。
通过组合多个规则,Redis 可以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地触发数据保存。
3. 使用 Docker 运行 Redis
3.1 拉取 Redis 镜像
从 Docker Hub 拉取 Redis 官方镜像:
docker pull redis
3.2 启动 Redis 容器
运行以下命令启动 Redis 容器,并挂载配置文件和数据目录:
docker run --name redis -d -p 6379:6379 -v /home/middleware/redis/data:/data -v /home/middleware/redis/redis.conf:/usr/local/etc/redis/redis.conf redis redis-server /usr/local/etc/redis/redis.conf
--name redis
:容器命名为redis
。-d
:后台运行容器。-p 6379:6379
:将主机的 6379 端口映射到容器的 6379 端口。-v /home/middleware/redis/data:/data
:挂载数据目录。-v /home/middleware/redis/redis.conf:/usr/local/etc/redis/redis.conf
:挂载配置文件。redis redis-server /usr/local/etc/redis/redis.conf
:使用自定义配置文件启动 Redis。
4. 验证 Redis 部署
4.1 检查容器状态
运行以下命令,查看容器是否正常运行:
docker ps
4.2 连接 Redis
使用
redis-cli
连接 Redis,并验证密码:docker exec -it redis redis-cli
在 Redis CLI 中执行以下命令进行认证:
AUTH yourpassword
认证成功后,可以执行 Redis 命令,例如:
SET mykey "Hello, Redis!" GET mykey
4.3 验证数据持久化
停止并重新启动 Redis 容器:
docker stop redis docker start redis
再次连接 Redis,检查数据是否仍然存在:
docker exec -it redis redis-cli AUTH yourpassword GET mykey
5. 使用 Docker Compose(可选)
如果你更喜欢使用 Docker Compose 管理 Redis 容器,可以创建
docker-compose.yml
文件:version: '3' services: redis: image: redis container_name: redis ports: - "6379:6379" volumes: - /home/middleware/redis/data:/data - /home/middleware/redis/redis.conf:/usr/local/etc/redis/redis.conf command: redis-server /usr/local/etc/redis/redis.conf
然后运行以下命令启动服务:
docker-compose up -d
停止服务:
docker-compose down
6. 目录结构
最终的
/home/middleware/redis
目录结构如下:/home/middleware/redis/ ├── data/ # Redis 持久化数据目录 │ └── dump.rdb # Redis 数据文件 └── redis.conf # Redis 配置文件
7. 总结
通过以上步骤,你已经成功使用 Docker 部署了 Redis,并通过
redis.conf
配置文件实现了数据持久化和密码保护。本文还详细解释了 save
指令的作用和配置方法,帮助你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持久化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