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此以后写公式又有一种新路子! wps中用Let函数玩变量的技巧


    大家好,今天我们来简单讲讲LET函数。Excel或WPS表格中的LET函数是一种用于简化复杂公式、提升运算效率的函数,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定义中间变量存储计算结果,避免重复运算,可以增强公式的可读性。
    LET函数的基本语法:
    
    =LET(变量名1, 变量值1, 变量名2, 变量值2, ..., 结果表达式)
    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LET函数的参数意义。
    例如A1:C5区域为学生成绩表,B列为语文成绩,C列为数学成绩,我们想要在D列统计加权后的总成绩,加权规则为:语文*0.9+数学*0.8
    正常情况下我们是这样输入公式统计加权总分的:
    =B2*0.9+C2*0.8
    
    用上LET函数后,就可以这样玩了:
    =LET(a,B2*0.9,b,C2*0.8,a+b)
    变量名1设置为a(表示语文成绩),它的规则为B2*0.9;变量名2设置为b(表示数学成绩),它的规则是C2*0.8。最后用a+b表达式进行运算,这样加权后的语文+数学成绩就出来了。
    这样我们就将重复使用的子公式B2*0.9与C2*0.8结果存储为变量a与变量b,最后直接调用变量值a与b,进行相加,好处是减少了重复计算,避免了多次运算。
    
    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。
    A:B列是数据源区域,为姓名与成绩对照表。我们想要在H列显示判断结果:当G列的姓名所对应的成绩大于等于60分时,显示其成绩,当G列的姓名所对应的成绩小于60分时,显示“不及格”。
    
    一般情况下,我们是这样输入公式:
    =VLOOKUP(G2,A:B,2,0)
    先使用VLOOKUP函数查询G2单元格姓名在A:B区域的第2列所对应的精确成绩。
    
    然后再嵌套IF函数:
    =IF(VLOOKUP(G2,A:B,2,0)>=60,VLOOKUP(G2,A:B,2,0),"不及格")
    如果VLOOKUP查询出来的成绩>=60分,则返回VLOOKUP查询出来的成绩,否则返回“不及格”。
    
    下面我们再来看看LET函数是怎么玩的:
    首先还是用VLOOKUP函数查询学生成绩:
    =VLOOKUP(G2,A:B,2,0)
    
    然后将LET函数嵌套进去,并配合IF函数判断:
    =LET(成绩,VLOOKUP(G2,A:B,2,0),IF(成绩>=60,成绩,"不及格"))
    变量名设置为“成绩”,它的规则为上一步中VLOOKUP函数的成绩查询结果;最后用IF函数表达式进行判断,判断逻辑是这样的:当变量“成绩”>=60分时显示为变量“成绩”,否则显示“不及格”。
    这样我们的判断结果也就出来了。
    小编觉的,在这里使用LET函数设置变量,提升了公式的可读性与趣味性,使逻辑更加易懂,非常适合新手小白上手操作。
    通过变量代替重复的VLOOKUP函数,使复杂逻辑更清晰。假如例子中需要增加更多的VLOOKUP,那么使用LET函数后,只需要使用一次用于定义变量,最后调用变量一次性计算即可。
    因为减少使用了大量重复的VLOOKUP,增加了表格的运算输出反应效率,对减小表格体积也有一定的意义。
    
    推荐阅读:简化重复套用! Excel新函数公式LET太牛了